返回 首页 迷你导航

    洛阳市,简称“洛”,别称洛邑、洛京,河南省地级市,洛阳市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,其中市区面积803平方公里,河南省西部,东西长约179公里,南北宽约168公里。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,东邻郑州市,西接三门峡市,北跨黄河与焦作市接壤,南与平顶山市、南阳市相连。

    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、4000多年城市史、1500多年建都史。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,已有先民在洛阳繁衍生息,禹划九州,河洛属古豫州。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、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,隋唐大运河的中心 [5]  ,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洛阳建都。洛阳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年均气温12.2-24.6℃,洛阳市地势西高东低,境内山川丘陵交错,地形复杂,其中山区45.51%,丘陵40.73%,平原占13.8%。洛阳市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、洛河、伊河、涧河、汝河等。

    洛阳市有二里头遗址、偃师商城遗址、东周王城遗址、汉魏洛阳城遗址、隋唐洛阳城遗址等遗址。截至2019年3月,洛阳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70处,其中4A级以上景区28处。洛阳市有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、河洛文化旅游节等节日活动。洛阳市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全国园林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、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。

    2018年末,洛阳总人口713.67万人,常住人口688.85万人,城镇常住人口396.57万人 [16]  。截至2019年1月,洛阳下辖1个县级市、8个县、6个区。2018年,洛阳市地区生产总值4640.8亿元,三次产业结构为5.1:44.6:50.3,人均生产总值达67707元。

地名由来
    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。
 
    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,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。新石器时代,黄河中游两岸及伊、洛、瀍、涧等河流的台地上,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,新中国成立后在洛阳一带发现的孙旗屯遗址、王湾遗址、矬李遗址等近200处聚落遗址,便是当时人们居住、生活的地方。禹划九州,河洛属古豫州地。洛阳是夏王朝立国和活动的中心地域,太康、仲康、帝桀皆以斟鄩为都。

    前1600年,商朝建立。商汤建都西亳(二里头遗址东北约6千米)。

    前1046年,西周代殷后,为控制东方地区,开始在洛阳营建国都。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,史称成王“初迁宅于成周”,“定鼎于郏鄏”,曾迁殷顽民于成周,并以成周八师监督之。当时洛阳称洛邑、新邑、大邑、成周、天室、中国等,亦称周南。

    周平王元年(前770年),周平王东迁洛邑,是为东周。

    秦庄襄王元年(前249年),秦在洛阳置三川郡,郡治成周城。

    汉王元年(前206年),项羽封申阳为河南王,居洛阳。

    汉高祖五年(前202年),刘邦建汉,初都洛阳,后迁长安,改三川郡为河南郡,治洛阳。辖洛阳、河南(汉置,治王城)、偃师、缑氏、平(偃师西北)、平阴(孟津东北)、新成(伊川西南)、榖成(新安东)及巩、荥阳、新郑、中牟、开封等22县。汉武帝置十三州部刺史,河南郡属司隶。西汉末年,王莽篡政,改洛阳为宜阳,设“新室东都”和“中市”。

    汉光武建武元年(25年),刘秀定都洛阳,改洛阳为雒阳。

    建武十五年(39年),更河南郡为河南尹。

    汉永和五年(140年),河南尹“有户二十万八千四百八十六,有口一百零一万零八百二十七”。

    黄初元年(220年),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阳,变雒阳为洛阳,设司隶校尉部。

    泰始元年(265年),西晋代魏,仍以洛阳为都。

    太延二年(436年),北魏在洛阳置洛州。

    太和十八年(494年),孝文帝迁都洛阳。

    隋开皇元年(581年),在洛阳置东京尚书省;次年,置河南道行台省;三年,废行台,以洛州刺史领总监;十四年,于金墉城别置总监。

    大业元年(605年),隋炀帝迁都洛阳,在东周王城以东,汉魏故城以西18里处,新建洛阳城。同年,改洛州(东魏改司州置)为豫州,三年又改河南郡,十四年复置洛州,辖河南、洛阳、偃师、缑氏、阌乡、桃林、陕、熊耳、渑池、新安、巩、宜阳、寿安、陆浑、伊阙、兴泰、嵩阳、阳城等18县。
唐代,自高宗始仍以洛阳为都,称东都。

    武德四年(621年),置洛州总管府,辖洛州、郑州、熊州、榖州、嵩州、管州、伊州、汝州、鲁州等九州,洛州辖洛阳、河南、偃师、缑氏、巩、阳城、嵩阳、陆浑、伊阙等9县。

    贞观元年(627年),分全国为十道,洛阳属河南道。

    显庆二年(657年),置东都。

    开元元年(713年),改洛州为河南府。

    开元二十一年(733年),于洛阳置都畿道。天宝年间,改东都为东京。洛州、河南府均治洛阳。
   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年)始,改东都为神都,对都城进行扩建,修建了明堂、万国天枢等。
   唐天祐四年(907年),后梁、后唐、后晋均曾都洛阳,后汉、后周以洛阳为陪都。
   宋,以洛阳为西京,置河南府。

    金代,定洛阳为中京,改河南府曰金昌府,并河南县入洛阳县。

    自元代始,洛阳不复为京,降为河南府治。

    明代,河南府辖洛阳、偃师、巩县、孟津、登封、新安、渑池、宜阳、永宁、嵩县等10县,是伊王和福王的封地。

    清代,洛阳仍为河南府治。

    民国元年(1912年),民国建立,废河南府,设河洛道,道尹公署驻洛阳,辖洛阳、偃师等19县。

    民国九年(1920年),直系军阀吴佩孚盘踞洛阳,在洛阳设置了两湖巡阅使公署和陆军第三师司令部。

    民国十二年(1923年),河南省长公署适于洛阳,洛阳成为河南省会。

    民国二十一年(1932年),日军进攻上海,国民党政府定洛阳为行都,并一度适洛办公。“七七事变”后,华北大部分地区沦陷,洛阳成为北方抗日前哨,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驻洛阳。

    民国二十七年(1939年)秋,河南省政府再次迁洛,洛阳第二次成为河南省会。
1948年,洛阳解放,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,析洛阳县城区为市,与洛阳县并置。次年12月,洛阳市
    人民民主政府改称洛阳市人民政府。

    1954年,洛阳市升格为河南省直辖市。次年,洛阳县撤销,一部分并入洛阳市,其余部分划入偃师、孟津、宜阳等县。

    1956年,相继建成洛阳市老城区、西工区和郊区,次年成立瀍河区。

    1982年,经国务院批准,新成立吉利区。

    1983年,新安、孟津、偃师改隶洛阳市。

    1986年,洛阳地区撤销,洛宁、宜阳、嵩县、栾川、汝阳、伊川亦改属洛阳市。

    1993年,偃师县改为偃师市。

    2000年6月,经国务院批准,洛阳郊区更名为洛龙区。

    截至2019年1月,洛阳市下辖1个县级市、8个县、6个区,洛阳市人民政府驻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28号。

位置境域
    洛阳市总面积1.52万平方千米,其中市区面积803平方千米,河南省西部,地处东经112°16'-112°37',北纬34°32'-34°45',东西长约179千米,南北宽约168千米。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,东邻郑州市,西接三门峡市,北跨黄河与焦作市接壤,南与平顶山市、南阳市相连。

地形地貌
    洛阳市地势西高东低,境内山川丘陵交错,地形复杂,其中山区45.51%,丘陵40.73%,平原占13.8%,周围有郁山、邙山、青要山、荆紫山、周山、樱山、龙门山、香山、万安山、首阳山、嵩山等多座山脉。

    洛阳市位于豫西地区与东秦岭褶皱系,地势西高东低,有伏牛、外方、熊耳及崤山四大山脉。伏牛山自西南横贯南部,外方山为东南屏障,熊耳山自西南斜贯中部伸向东北,崤山位于西部。伏牛山海拔1500-2000米;外方山为伏牛山分支,海拔600-1000米;熊耳山海拔1500-2000米,为伊、洛河分水岭;崤山海拔1200-1800米,境内最高点为海拔2212.5米的伏牛山主峰老君山。


气候
    洛阳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年均气温12.2-24.6℃,无霜期210天以上,年降水量528-800毫米,年日照为2200-2300小时,年均湿度60-70%。主要自然灾害有旱、满、雹、暴雨、干热风等。
 
水文
    洛阳市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、洛河、伊河、涧河、汝河等。黄河为北部界河,过境长97千米;洛河过境长200千米;伊河发源于栾川县南境伏牛山区,在偃师汇入洛河,过境长175.3千米。境内河流主要属黄河流域,发源于伏牛山的老灌河、白河属长江水系。

土壤
    洛阳市土壤有2个大类、5个亚类。棕壤土分布于海拔800-1000米以上山地,以生长落叶林为主;褐土分布面积最大,各县均有;潮土分布于河滩地带。沙疆黑土在汝阳县东北、面积小;风沙士在黄河岸风口处,面积极少。

水资源
    洛阳市大小河流中分别建有特大型、大型、中型、小型不同类型的水库。洛阳市多年平均(1980年-1999年)水资源总量为28.1亿立方米,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6.27亿立方米,地下水资源量16.79亿立方米,重复计算量14.96亿立方米。洛阳市平均产水规模为18.53万立方米/平方千米,其中孟津县产水模数最小,只有10.61万立方米/平方千米,栾川县产水模数最大为26.07万立方米/方千米。

植物资源
    洛阳市保有林地437.38万亩,木本植物有85科252属831种,占河南省的69.3%。其中,国家、河南省保护植物64种,占河南省的70%。

动物资源
    洛阳市辖区地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分界线——伏牛山主脉。动物资源分布以分界线以北面积最大,鸟兽以狐、狼、豹、狸、獾、黄融、石鸡、环颈、雀形目、隼形目、鹗形目为优势种,其中鸟类主要集中在新安、孟津、吉利3个县(区)的黄河沿岸滩涂湿地。分界线以南鸟类资源多。金钱豹、梅花鹿、大灵猫、黑鹤、八哥、竹叶青蛇有少量分布,青羊、苏门羚、金雕、红腹锦鸡、大魄、狐、獾、貂、狸、豹猫、麝等经济鸟兽较分界线以北为多。洛阳市拥有野生陆脊椎动物365种(另9亚种),占全国野生陆脊椎动物的15.89%,占河南省的77.2%。其中,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12种,二级野生保护动物58种,占全国野生保护动物种数的78.65%;河南省重点野生保护动物30余种,占河南省重点野生保护动物的83.33%。
 
矿产资源
    洛阳市地下资源储藏丰富,有煤、铁、铅、金、银、铝、钼、铜、钨、锌、锰、钻、镍、钾、铀、钛、家、石英石、石棉、石膏、石灰石、英石、水晶、蛭石、重晶石、方解石、金刚石、梅花玉、硫磺、磷矿、云母、耐火铅土、耐火材料石、大理石、浮石、铸石、青石、白云岩、花刚岩、钾长石等40余种。

民族构成
    洛阳市是多民族聚居地。洛阳市共有45个民族成份,其中汉族人口约占洛阳市总人口的98.8%,其他少数民族约占洛阳市总人口的1.2%,其中超过1000人的民族有回族、满族和蒙古族。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,近6万人,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0%以上。

    洛阳的森林资源主要以化工原料植物、药用植物、油料植物、淀粉植物和野生果品植物为主,洛阳的古树名目繁多。据统计百年以上树龄的有49种,2000余株,其中古树群12处,2万多株散生近千株。

动物资源
    洛阳市辖区地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分界线——伏牛山主脉。动物资源分布以分界线以北面积最大,鸟兽以狐、狼、豹、狸、獾、黄融、石鸡、环颈、雀形目、隼形目、鹗形目为优势种,其中鸟类主要集中在新安、孟津、吉利3个县(区)的黄河沿岸滩涂湿地。分界线以南鸟类资源多。金钱豹、梅花鹿、大灵猫、黑鹤、八哥、竹叶青蛇有少量分布,青羊、苏门羚、金雕、红腹锦鸡、大魄、狐、獾、貂、狸、豹猫、麝等经济鸟兽较分界线以北为多。洛阳市拥有野生陆脊椎动物365种(另9亚种),占全国野生陆脊椎动物的15.89%,占河南省的77.2%。其中,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12种,二级野生保护动物58种,占全国野生保护动物种数的78.65%;河南省重点野生保护动物30余种,占河南省重点野生保护动物的83.33%。

环境保护
    据洛阳市环保部门统计,2018年末全市环保系统人数1776人,环境监测人员441人,各级环境监测站10个;烟尘控制区7个,面积859.7平方公里;环境噪声达标区11个,面积216平方公里。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⑨达到181天,比上年增加13天。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4个,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。森林公园15个,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7个。森林覆盖率45.1%.

宗教
    洛阳市主要有佛教、道教、基督教、天主教、伊斯兰教5种宗教。2000年,洛阳市信教群众达到26万人,经政府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594处,宗教团体7个。

点击右上角分享到